“双减”不是减父母责任,这些家庭教育要点不能错过......

分享

分享到:

    发布于:2021-10-12 15:47  浏览量:182  来源:最智慧家庭教育学院

“双减”大幕开启

家长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说到近期最热门的话题,“双减”一定包括在内。而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牵动着每位家长的心。

图片来源:电视剧《小舍得》

“双减”政策的一个深层逻辑就是让家庭教育回归家庭教育。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之中。” 如果抛开先天禀赋暂且不谈,那么在一定意义上,作为社会中最基本细胞单位的家庭,是儿童与社会进行接触的最初场所,是儿童进入的第一所学校。在人生最初的这所学校中,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真正的家庭教育,是要发挥学校等其他机构、其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首要任务是教育孩子“学会做人”,这是它最根本、最有效的职能,包括了道德教育、自然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等。

家长要安排好“双减”之后的家庭教育,至少要做到的哪三件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

引导、陪同孩子运动

运动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重大价值。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 3300 多名中小学生的运动状况研究发现,运动时间是否充足与学习成绩高度相关。每天运动 1 小时—2 小时的学生, 成绩在班级属于上等和中上等的比例分别是 19.1%和 42.7%,不运动的学生属于上等和中上等的比例分别为 10.1%和 31.2%。另外,体育好的学生学习成绩上等的比例为 24.8%、下等的比例为5.0%。

研究还发现,体育好的学生朋友人数更多,更愿意与伙伴一起玩,更善于沟通。因此,想让孩子提高成绩、有朋友、性格开朗、善于合作就带孩子多运动吧。比如可以利用周末节假日家长和孩子一起跑步、打球、徒步行走,慢慢培养孩子运动的兴趣和习惯。

图片来源:电影《奇迹》

02

给孩子一定的时间玩耍

孩子需要自由自在的时间但玩耍、休闲常常在家长看来最没意义,孩子的休闲要么被忽略,要么被安排。家长更想让孩子阅读经典文学而不是欣赏电影、学摄影技能、研究考古发现更想让孩子选择外语、思维、语文等课外培训而不是攀岩、滑雪、木工等活动。有的家长要求孩子玩耍也必须有意义比如去郊游就被要求要写篇作文。

其实很多看似无用的休闲时光正是滋养孩子成长的精神养分。孩子们如果从小到大习惯于被安排,以至于自主性逐渐消失,容易形成被动型人格,这就需要家庭教育去呵护、发展孩子的主动性。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拿出约60%时间用于和课程相关的事,剩下40%时间让他们自己支配,学自己想学的、玩自己想玩的,就像画画需要“留白”一样,不要把孩子的时间填满,这有助于孩子发现自身的价值和潜力,逐渐培养自主的意识和能力

图片来源:电影《奇迹》

03

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

很多家长认为劳动并不重要,中考高考又不考。但是劳动对于孩子一生的意义是奠基性的。劳动有利于促进手眼协调发展,减少感觉统合失调导致的学习障碍,对孩子的视觉、触觉、听觉、平衡性、协调性都有帮助。眼里有活儿的孩子更善于观察善于换位思考爱劳动的孩子心中有他人也更有责任心。这些都是孩子在未来发展中必须具备的品质。

所以让孩子小时候就开始尝试、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给到孩子一定自主的空间,并对孩子的家务给予指导和正向的反馈,同时也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独立性、自我效能感。

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合作、宽容、坚持、耐心、诚实、责任心等品质都是成功的要素友情、亲情、自由、乐观、健康、自尊、品味等也是幸福的因素。这些品质、素养、情感的作用远远超过智商。

国家这次“大动干戈”减轻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正是要直击痛点留出时间来让孩子全面发展让孩子从小有幸福的童年长大有幸福的一生。

家长观念能否转变,家校能否协同育人,也是“双减”政策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

家长不妨试着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转变思维,在运动、玩耍、劳动、体验等看起来无用但实际上对孩子的成长也非常重要的小事上多发力。多和他们沟通,多去了解孩子,关注其内心,了解他们真正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真正擅长的领域,做到“身教”与“尊重”,和孩子一同成长。


关注官方微信